搜索
0177-5155-8025
快捷导航

华培莲——不负人民重托 履行代表职责

0
回复
13492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复制链接]
主楼
发表于 2008-9-22 20:46: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崔兴亮 于 2012-4-9 09:10 编辑

2003年1月当选为省十届人大代表以来,我深感作为人大代表的责任感、荣誉感和使命感,牢固树立责任意识、服务理念,牢记人民的重托,一心一意做人民群众的代言人。在几年的履职中,我始终关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议案和建议,为促进全省改革发展稳定,构建和谐安徽、促进跨越式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倾力抢救非物质文化

2003年,国家启动了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我敏锐地感到这是一个庞大的、长期的系统工程,是与拯救母亲河一样重要的源头工程。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上,我省的状况特别困难,急需引起重视。作为一位文化行业的干部,我感觉到应该到我尽力的时候了。为了抓根本理源流,我全身心投入调研中。有时遇到课题、项目和重大活动,病了饿了、饥一顿饱一顿,甚至忙到深夜顾不上吃饭也很常有。2005年6月的一天下午,为了赶进度,了解更多的民间文化的原生形态,带一拨人沿着坑坑洼洼的道路,冒雨赶赴怀远兰桥农村采访一位老艺人。当时天地都是黑蒙蒙的,能见度极低,一路上交通事故频仍,出行十分危险,我没有畏惧折回,而是赤脚向前去完成任务。多次下乡村、走田头、赴外市,先后走访了国家级和省级艺人94岁的冯国佩、92岁的陈敬之、91岁的石经礼、91岁的郑九如、89岁的杨在先等20多人,市级艺人和传承人冯太先等约100人,了解到他们大多生活窘迫、思想飘忽,特别需要关怀。在一问一答和耳濡目染之间,抢救了一批宝贵的文字和音像资料、写出了调研报告,市财政每年也因此列拨专款给予他们补助。2004年呼吁市人大批准通过了《蚌埠市保护和发展花鼓灯、泗州戏艺术的规定》,市政府成立了花鼓灯、泗州戏保护和发展领导小组。2003年8月,组织人员对花鼓灯讲解、示范,组织拍摄、剪辑长达120分钟的《安徽花鼓灯》碟片。牵头起草了我省最宝贵和最具特色的艺术资源花鼓灯的申报资料。
艰辛的负出,终于有了成果。2004年花鼓灯从170个评审项目中无可争议的脱颖而出,进入国家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随后,我又提出《关于加大支持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专业性试点项目——花鼓灯》的建议,力争把这项试点工程做好。2006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花鼓灯等19个项目进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主抓的项目独占两项,这也是我省首批进入国家级名录的项目,扩大了我省的知名度,温暖了一批老艺人,激励了一批新艺人,激起了百姓对于自己原生的草根文化的自豪感,促进了人心的凝聚和社会的和谐。
随后,披星戴月长期往返于城乡,扶助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花鼓灯生态保护村。2007年4月,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视察指导并充分肯定了“花鼓灯生态保护村——第一村”,是推进保护与培养花鼓灯艺术人才的“三千双百工程”、落实花鼓灯保护十年规划成果,是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成果,是大局意识下我省文化大发展的成果。

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为了更好地参政议政,我十分注重调研,我珍惜每一次省、市人大组织的调研、检查活动的机会,了解基层的实情。五年来,先后走访省内20多个乡镇、20多家企业、30多所学校、10多个社区。还利用省人大机关为代表设立的电子邮箱和各类信息通报,察民声视民意。
在调研的基础上,认真撰写调研报告。2006年7月,在代表小组调研的基础上,独立或合作撰写了《关于蚌埠市职业教育发展状况的调查》、《关于蚌埠市城市医疗救助体系的调查》,反映情况,监督工作,供决策参考。
不虚此职,不脱此岗,乐挑此担,是我最深的体会。我始终把促进安徽发展作为执行代表职务的出发点,将关注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作为履职的落脚点。利用工作上排班接访的机会,倾听每一位来访群众的诉说,了解反映的城市拆迁、文物、文化产经营门类的规划布局情况,认真回答市民热线和市长信箱所反映的有关文化问题,件件有回音,事事有交待。仅2007年6到10月份就通过政府网站回复了数十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提出高质量的议案建议

几年来,就文化、教育、卫生、社保、就业、医疗、土地、水利、环境、城乡住房等领衔提出的议案、建议有10多件,联合提出的议案和建议约30多件。省十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我提出的《关于制定安徽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条例》的议案及《关于加强我省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的建议,均在受到省人大的高度重视。关于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的建议,省文化厅承接这一建议后在调研的基础上,将农村文化建设纳入省“十一五”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以创建文化先进县为龙头,以实施农村文化“杜鹃花工程”、推进“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和农村电影“2131”工程等为抓手,建立多元的农村文化投入保障机制,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全面丰富农民文化生活。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相信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之所以能够做出一点点事情和成绩,是省、市委和省、市人大常委会的领导和支持,是广大人民的理解和信任,再加上自己努力的结果。今后,我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为推进我省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努力做出自己的贡献。
努力提高履职能力
我重点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法律法规等方面知识的学习。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学习十六大和十七大精神,近年来中央和省、市委的重大战略部署和方针政策。
我充分认识人大代表的分量和重要职责。利用工余时间,积极阅读中国人大、江淮法治、安徽人大工作通讯、省政府公告以及中国经济时报、检察日报、人民法院等报刊杂志,学习业务,广收信息,开阔视野。通过政策、文件、报章、会议关注国家、省、市发展的大事,还通过实地调研、网络及电视的“焦点访谈”、“今日说法”、“新闻联播”等栏目管窥社会,学习了解时事。
我是一位在文化行业工作的干部,本着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执行代表职务,积极参与安徽的文化事业的管理,最大限度发挥自己专长和才智。在工作中,我深入系统地学习本行业和领域知识。学习文物法、著作权法、文化市场行政执法管理办法、音像制品管理条例等,熟悉本行业和领域的现状,善于发现存在的问题。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分享
收藏0 0 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舞网

本版积分规则

分类信息推荐

更多+

最新北京分类信息

更多+

关注我们:中国舞蹈网

微信号:cndance

APP下载

专心、专注、专业

合作联系

Email:[email protected]      微信/电话:0177-5155-8025

©2003-2020  盐城舞者印象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中国舞蹈网     苏ICP备14061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