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0177-5155-8025
快捷导航

中国舞蹈编导教程(5)

3
回复
10055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复制链接]
主楼
发表于 2009-4-6 20:42: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三章舞蹈的构思
创作一个舞蹈作品,首先就是运用舞蹈思维进行作品构思,这是进人创作的第一个阶段。这一阶段是从选择题材人手并对题材进行可行性研究和发掘,在寻

找合适的角度和层面确定作品内容进而提炼作品主题思想的同时,寻求外化的通道。也就是选择适合的体裁和舞蹈的样式,探索和捕捉舞蹈的形象,然后把它们
纳入一个层次有序的框架结构内进行反复斟酌,最终制定出作品的结构计划。这样,构思阶段就完成了。

构思阶段是一个充满了创造想像,并利用舞蹈思维进行反复探索、找寻最佳的外化途径的过程,它使形象和动作的语言逐渐连贯,使自己作品所要表达的内

容在一个富有观赏价值的结构框架中得到体现。

一般情况下,作品的构思是由舞蹈编导发挥自己的创造想像力来独立进行并完成的。作品的价值和创新都体现在这个阶段中,同时它也为以后各阶段的操作

打下了基础。

第一节舞蹈思维


舞蹈思维的全称应当是舞蹈的形象思维,因为它仅用于舞蹈艺术的创作范畴,所以简称舞蹈思维。


思维有两种方式: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普遍思维方式是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的思维机制来进行,叫做逻辑思维或抽象思维;另一种思维方式叫做形象思维,是专门用于文学艺术创作的思维方式。两种思维都是认识事物的过程,都是对客观事物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过程,但二者的目的和方法是不同的。逻辑思维是冷静、客观、科学地分析、认识事物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而形象思维则是在观察、体验、分析和充分认识客观世界的基础上,利用想像、联想、幻想和艺术的材料及手段,通过融人思想感情而创作出的生动的艺术形象。在艺术家的头脑中,绝大多数情况下这两种思维方式是相辅相成的。例如,在创作的准备和策划过程中以及在创作各阶段的间隙需要冷静回顾和审视的情况下,抽象思维经常会介人并推动创作的进行,但在对艺术形象的想像和创造中则无需抽象思维的介人。


由于各类艺术形式所使用的材料、工具和手段各不相同,因此在共同运用形象思维进行创造时它们又各具特征,这是共性中的个性。舞蹈艺术集材料、手段

和工具于一身,也就是说,人体的动作是唯一的艺术形式,这是极具特殊意义的。有了这些认识作基础,讲解舞蹈思维就会比较容易。

舞蹈思维贯穿于舞蹈编导的整个创作过程中。舞蹈的起源与其他艺术门类一样来自社会生活,当然也包括与自然界的关系在内。从生活到舞蹈艺术,中间

要经过两个主要的环节,一个是从自然状态的客观生活现象到我们所要和所能表现的作品内涵、景象,这是第一次的选择和转化,也是从外到内的转化。客观生活是复杂多变的,要想转化为艺术的内涵和景象,必须经过作者认真的观察、体验、分析、研究,去掉那些多余、琐碎、假象的东西,提取其中真实、主要和本质的东西,利用设想、想像、集中概括的手法使之成为艺术形象的可行性设计。这其中伴随着舞蹈的可动性、欣赏性的设想,也就是编导在构思中的舞蹈思维。所以,编导不仅要积累和占有生活资料,同时还要有一双观察生活的舞蹈的眼睛,一个善于用舞蹈来过滤生活的脑子,这样才能把客观生活转化为作品的意图。第二个环节则是编导将所设想的内涵、景象外化为舞蹈的动作、形象。这是从意到形的转化,包含了动作、风格、种类的取向和形象的捕捉创造及动作的改造、变化、连接,并使之组成具有准确表现功能的舞蹈语言。这两次从外到内再从内到外的转化,就是创作的基本过程也是舞蹈思维的活跃过程。而这种形和意的相互和谐、相互融合是需要反复选择,反复试验,多次探索和寻求才能使艺术形象达到预期效果的。

总的说来,舞蹈思维的物质材料是动作及以动作构成的形象和语言,失掉了这个物质基础,舞蹈思维就成为一句空话。


需要说明的是,本章课程不是对舞蹈思维做深层的理论研讨,只是从实践意义上给出一个明确的概念。经过了一段基本编舞技术的练习后,学生可以结合本

身的实践对舞蹈思维有更切身的体会。之后,可以结合创作的实践,学习胡尔岩老师的(舞蹈创作心理学》,对舞蹈思维做深层的学习和探讨。只有用实践抽象
成为理论的认识来指导实践,才能使认识不断得以深化,为创作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

第二节选材


题材对于作品来说是原始、客观的社会生活在某一范围的选择。客观世界、人类生活浩如烟海。究竟应该选择哪一个角度作为自己作品所要表现的题材呢?

初学者往往感到不知所措,这是由于对本门艺术的特征还把握不住,本人的创作能力尚有待提高以及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及积累还不够丰富、不够深刻的原因。

为作品选择题材,是创作者主观意愿的体现,也受创作者本人的创作素质所左右。创作素质包括创作者的专业知识、创作能力、世界观、艺术观、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对社会生活的观察认识以及他的审美情趣、个人偏爱和个人性格等方面,这种创作素质是可以改变的,但要达到一定的高度却很难在短期内一蹴而就。胡尔岩老师撰写的《舞蹈创作心理学》把这种综合的创作素质叫做创作者的媒材条件。总之,这种素质在学习和实践中如果能够得到逐步提高,那么,选材的自由度就能更深更广,选材的成功率也会提高。


选材带有强烈的个性色彩,即使是表现人们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这类常见于舞蹈作品的相同、相似的题材和内容,由于每个编导对题材的理解、认识和处理的不同,选材也各有差异。甚至某类题材看似不适于用舞蹈表达,但由于在某个编导出色的才智发挥,却成为了精彩的舞蹈题材。这就是舞蹈的创造性思维的个性特点。苏联著名编导雅可甫松有一部作品集,共17个作品。我们仅从选材的角度来分析就能发现,它们的题材既有历史的也有当代的;既有乡村的也有城市的;有视死如归的壮烈豪情也有平凡生活的人间趣事;有辛辣的讽刺;有缠绵的爱情;有童心的幻想;也有司空见惯的生活景象,等等,其选材视角之宽阔、涉及社会生活面之广泛,令观赏者赞不绝口。而他为充分表现这些题材所运用的舞蹈手段、手法既有古典芭蕾也有现代芭蕾;既有各民族的民间舞蹈又有现代舞,甚至还有完全独创的舞蹈风格。掌握舞蹈材料之丰富,运用之娴熟,在舞蹈界中极为少见。选择题材没有限制也无法评定优劣,关键是看作者对题材的认识和开发,看作者是否有能力使之外化为舞蹈作品。


这里需要补充说明一点,在当今社会,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很多创作的运作往往受一定的任务、要求的限制以至在编导介人创作之前创作题材已经确

定,编导只能以此展开舞蹈的想像进行创作,这就需要编导善于把已经确定的题材变为自己选定的开始创作,它和选材、创作的自由并不矛盾,更能体现编导适应社会的某种客观需要的能力。

编导在选材中或者处理题材使之转化为舞蹈形象的过程中,必定要牵涉到过个舞蹈作品的体裁或样式。体裁其实就是作品的样式,也可以称作类别。在文学

或戏剧作品的分类中,体裁往往带有作品性质的类别属性。例如,文学中的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等都是不同体裁的作品;戏剧当中则有正剧、悲剧、喜剧、壳诞剧、闹剧等。舞蹈艺术由于形式比较复杂,因此更具多样性。所以,在体裁分撰上,舞剧可以沿用戏剧的体裁分类方法,也可以把舞蹈诗、大型舞蹈史诗、以舞戈主的大型综合晚会和以舞蹈为主的超大型广场综合表演算作不同性质的体裁(样式的划分一般可分为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或者某两种以上舞蹈样式的纷合。而且随着舞蹈艺术的不断发展、创新,新的体裁和样式也在不断涌现。

总之,不论你选择了什么样的题材都要给这种题材以舞蹈外化的格局,也彭是选择或创作一种体裁或样式,用以充分表达和体现这一题材所规定的内容。寻

找到适合的体裁或样式,作品的题材才算基本确定,然后再去设定作品的结构。


   
参与人数 1舞币 +20 活跃度 +20 收起 理由
wjcdma + 20 + 20 谢谢您的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舞币 +20 活跃度 +20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分享
收藏0 0 0
沙发
发表于 2009-4-6 20:43:40 | 只看该作者
 
        第三节结构
一、概述


结构是作品内部中各局部的组织和排列方式,是作品内容寻求形象外化的参体,其本身也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我们可以把结构的定义和功能理解为使作品内容表达流畅自然,因为它体现着整体对于各局部的合理分配,即根据作品内容和形式表达的需要使各个局部排列有序、主次分明、长短配合得当、轻重对比合

理,从而使得表现形式和谐统一。

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受到作品体裁、样式的制约。作品结构的确定一定要考虑到同作品的体裁及样式的和谐统一。构思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作品的题材、体

裁样式和结构互相选择和反复协调的过程。

结构同音乐的曲式之间也存在着互相依存、互相选择协调的关系,甚至有些作品本身就是以选择一首乐曲作为创作的基础。那么,这种作品构思的过程就要

求作者选择适合于音乐作品形象表现的题材内容并且尊重乐曲原有的曲式结核来设定舞蹈作品的结构,在下面介绍各类结构方式时还要讲到。

舞蹈艺术是直观艺术,占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舞蹈的动作、语言、画面调度等等与作为听觉和时间艺术的音乐相融合,共同表现作品的内涵。音乐的强度、

乐器的色彩与旋律及舞蹈的样式、形象、情调相融合,共同营造作品的氛围和艺术表现。因此,舞蹈和音乐在作品中是密不可分的,在空间和时间上是一体的,而结构正是对空间和时间的组织和排列。这种时空组织得恰当才能使要表达的作品内容伸展自如、多姿多彩,引导观赏者到一个兴味无穷的天地中去。

作品结构的设定为后续各创作阶段提供了一个定型的框架和一张作品实施的蓝图,同时编导的构思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为艺术创作的诸部门合作提供了基础,是吸引合作者自愿投人并激发创作热情共同为之奋斗的目标。


二、结构方式


下面我们根据中国舞蹈艺术几十年的创作和发展,简要介绍各种不同的结构方式。


(一)诗画式结构,一般称为情绪舞


这种诗画式的结构方式应用十分广泛,绝大多数作品都使用此法,因为这种结构方式突出了舞蹈的形式美,而且大量存在于民族、民间所流传的表演形式中,

也就是说这种结构方式特别有利于展示舞蹈的美,有利于发挥舞蹈的抒情优势。古今中外的舞蹈,各地方、各民族的舞蹈艺术,大多是以这种结构来展示的。这种结构的包容性极强,在各种环境下、各种人的生活习俗、风土人情、喜庆会典、感情的表达和宣泄中,我们都可以运用这种结构予以充分表达。另外,这种结构方式的欣赏功能广泛,它的变化、对比、延伸、回归均自然地符合欣赏者的心理要求,既有风格上的统一贯穿又有轻重缓急的对比变化。俗语说“文如看山不喜平”,艺术品如果没有变化和对比就很难成为完美的富有观赏价值的作品,也谈不上结构的意义及方式了。

之所以说是诗画结构,是因为从诗画乐舞的渊源上看,古代的乐舞本来是诗、乐、舞、歌为一体的,它们在结构表现上本来就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比如曲式上的两段体、三段体、回旋曲式、变奏曲式同舞蹈的结构可以说是密不可分的。我们曾对某地的一次舞蹈汇演的节目作过调查和分析,几乎百分之八十的作品都是A-B-A‘的三段体,很自然地符合音乐的三段体曲式,或者再加上很短的引子和尾段。另外,还有不少的作品追求文学诗情画意的情调,况且有的作品本身就是由诗而乐,由乐而舞转化而来的,例如,《春江花月夜》。像《荷花舞》、《采桑晚归》、《雀之灵》、《小溪·江河·大海》等等就更充满着诗情画意。诗的借物抒情、比兴的托物言志在舞蹈中得到了深刻、细腻的表达。这些用简单的情绪二字很难概括,所以称之为诗画式结构。


【二】情节式结构,一般称为情节舞


就情绪舞蹈来说,最基本是综合了舞蹈和音乐两种艺术成分,还可以加上舞台美术的因素,而在情节舞中又加人了一个新的成分—情节。情节是戏剧的基

本因素,有了情节就有了特定的人物、人物关系、事件、背景、矛盾冲突等因素,戏剧性也成了情节舞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情节舞因为有故事情节而较符合群众的欣赏习惯,易于被观众所接受。例如,中国上百种地方戏曲艺术全部都是在表演各种各样的故事,其文化基础之深厚博大在世界上并不多见。用舞蹈形式来讲故事的情节舞蹈多年来被几代舞蹈编导所重视,并创作了不少优秀的作品,如《金山战鼓》、《再见吧!妈妈》、《硝烟中的男儿女儿们》、《新婚别》、《林冲怨》、
《小萝卜头》、《好大的风》、《一个扭秧歌的人》、《送别》及不同版本的《梁祝》等,它们都能充分运用舞蹈的手段来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揭示人物的命运和作品的主题思想,从而被观众所称道。

用情节式结构创作一个舞蹈作品在构思环节需注意以下几点:

I.人物要集中,一般为23人,如果有群舞介人则只是烘托和衬舞的作用。
2.情节要简练,矛盾要突出。众所周知,舞蹈长于抒情而拙于叙事,情节复杂或矛盾分散等于给自己出了一道解不开的难题,不利于舞蹈的表达。

3.人物感情冲突的高潮应当是最精彩的舞段。


注意了这三点,情节结构就有了比较稳固的支撑。


并不是所有的故事都适合用舞蹈的形式表现,所以在选材之初就要充分设想到舞蹈的表达。另外,要考虑到故事的原始素材在群众中流传的广泛性,某个故

事的大事件背景是否为群众广泛认知也直接影响该情节舞能否被群众所接受。如果你选编的故事没有群众广泛认知的大事件背景作依托,如《再见吧!妈妈》
和《硝烟中的男儿女儿们》的战争背景;也没有众所周知的文学作品或其他艺术作品作依托,如《梁祝》的传说和小提琴协奏曲,《金山战鼓》的历史故事,《送别》的电影艺术背景等等,而是自己从生活中采集素材编一个故事,那么创作起来难度就要大得多。但是,困难多并不意味着不可能,上海胡嘉禄创作的《友爱》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只是这样的例子并不多见。

当然,从文学名著或其他门类的艺术作品中转化成为舞蹈作品一般需经过剪裁、改编使之适于舞蹈,一般不应改变其主题和思想内容。如果改编、转化得当,

甚至会比原作更加生动感人,因为舞蹈直观性和动作性的优势可以达到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三)音乐结构


音乐结构本身并不是一个完全独立的结构方式,它同前两种结构方式紧密相连甚至可以说原本就是前两种结构方式的转化,只不过选材是从音乐作品而来,

音乐作品的内涵决定了舞蹈作品的题材和内容,特别是选择那些著名乐曲作为舞蹈创作依据的,如《梁祝》、((新婚别》、《命运》、《高山流水》、《渔舟唱晚》、《雨打芭蕉》等。

舞蹈编导的创作就是把音乐形象转化为舞蹈形象,使两种形象融为一体成为视觉和听觉相统一的舞蹈作品的新的艺术形象。既然是以完整的音乐作品为依

据来制作舞蹈作品,对编导的要求首先是要对音乐作品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通过细致的分析,了解音乐的曲式结构、调性、音乐的动机、旋律、节拍节奏的变化等等,在充分的理解和感受中去寻找舞蹈的动感形象和舞蹈语言的编织方法。总之,要在尊重音乐的前提下做出舞蹈的结构设想。

这种音乐结构的最大优势是以成功的音乐作品为依托,只要舞蹈形象转化基本成功,那么作品的成功率一般是较高的。另外则是投资的优势,一个舞蹈作品

如果专门为这个作品请作曲家作曲,再聘请指挥、乐队,租录音棚录制完成,这笔投资是相当可观的,这对于初学编导的人或学院为学生提供的一般实习来说很难承受。

音乐结构的另一种方式是对音乐的改编。例如,双人舞((送别))是以电影《雁南飞》的主题曲为基础,以一对青年男女离别的情节内容为依托进行结构的。一首主题歌自然难以满足整个舞蹈作品的要求,因此,请音乐家在保持这一主题歌的基本旋律之下用器乐予以大篇幅的变奏,使之成为舞蹈结构所需要的一首新的乐曲。这种改编音乐的方法运用比较常见,需要舞蹈编导同音乐改编者密切合作、协商设计作品的总体结构,再据以完成舞蹈的后续创作。这种形式虽然不能

算是完全的音乐结构,但选材仍然是以某首歌曲或乐曲的基本内涵和可能的延伸作为基础来设计舞蹈结构的,可以称作一种综合结构方法。

选材确定后由于作曲的困难,不少编导采取自行挑选一位作曲家的几部作品或多位作曲家的作品进行选择加以剪接,这作为教学实习还可以,但如果是正式公演的作品则应注意是否存在侵权的问题,之前要征得作曲者本人的同意。这种作品已经不算是音乐结构了,它实际上是编导本人按结构的要求代行编辑音乐的责任。这当然需要编导本人的音乐修养要高,不然,则会损害作品的整体形象。
专业的舞蹈编导应当注意,除了要大量学习舞蹈以积累舞蹈素材外,还要多学多听多积累大量的音乐资料。实践证明这也是十分必要的。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9-4-6 20:44:33 | 只看该作者
 
(四)其他结构方式
从多年来全国舞蹈编导的大量创作实践看,作品创新形式的多样化是大家追求和探索的重要方面,结构方式的创新突破也有很大进展。例如:


心理结构:它不是简单的感情变化和抒发,也不是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而是对人在某种境遇下的心理路程的揭示和表达。例如,大家熟知的《希望》就是表现了一个青年人在逆境中仿徨、挣扎、探索、向往的心路历程以及各个过程中心理状态、感情状态的舞蹈展现,其结构是流畅自然且带有鲜明的心理特点的。而《囚徒之歌》则表现了被囚的革命志士在囚牢中的遭遇、抗争、回忆和向往的心理历程,用丰满准确的舞蹈语言和形象对人物的境遇、心态做了精彩刻画。《一个扭秧歌的人》也同样是心理状态和历程的表述。这种结构方式正被愈来愈多的编导所采用,从而成为舞蹈艺术所特有的新的结构方式。


时空结构:时间空间的自由转换在戏剧特别在戏曲艺术中是一种常见的传统艺术表现手法,它是用模拟的生活动作引导观众的想像来达到转换时空的效果。

比如走一圈圆场就表示换了一个地点,拉开一扇门(虚拟的)就从街上换到室内,拿起一支桨就从陆地转换到船上,拿一支蜡烛就从白天换成黑夜等等,根据表演需要,时空可以随意变化。舞蹈往往借助灯光的变化来转换时空,这在舞剧当中也经常被使用。舞蹈作品把时空转化作为主要人物心理、情节揭示的重要手段,
例如幻觉、想像、回忆以至不同人物的不同空间却同时间展示,那么在结构的方式上就带有强烈的时空变化性质。例如,《鸣凤之死》的舞台空间分割,《再见吧!
妈妈》、《好大的风》的闪回处理以及《东郭先生》的时空自由转换都表现了结构中空间和时间的自由变化,引导观众理解和欣赏人物在不同时空的行为、思想感情的密切联系。这也可以看作是情节舞的一种变化和延伸,从时空变化的结构特点来讲也是一种发展和创新。

还有一些其他结构上的创新方式,由于仅限于个别编导的创作趋向,还没:形成量化的突破进展,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总之,创作就是追求创新,追求与众不同的突破。这样,老的结构方式可以现崭新的佳作,而新的作品更鼓励在结构上有新的探索。


(五)结构的计划表(或称音乐长度表)


这是对编导构思成果的文字性表格化的表述,这种表述方法是简练的,但对后面的创作操作和与诸部门的合作有着重要意义,是后续创造过程的依据。


这里需要加以说明的是,舞蹈设想栏的重点在于舞蹈的样式、人数、风格取向和调度方法等,而不是内容的重复。音乐要求栏则需要配合前面各栏的规定对音乐的情调、旋律、节奏提出要求,并注意音乐的曲式安排。舞美栏可以简略些,但一般要求提前在舞美设计开始进入前进行协商。


(注:这一章的课建议在学生已进行了即兴练习和动作课之后,同语言练习同时进行,这样可以在小品创作之前讲课并作结构课的练习,使该课从体会上升

到操作,并联系起来。舞蹈编导心理学可以安排在小品创作练习之后进行,让学生经过初步创作实践之后加深理论上的认识和理解。)

(六)结构练习


练习1:由教师选一篇短篇小说或其他文学作品作题目,让学生构思并写出结构计划。

练习2:由教师选择一首乐曲(3 -4分钟)并对乐曲作初步分析,由学生根据音乐构思为舞蹈写出结构计划。
练习3:由学生根据观察生活所得到的材料构思为舞蹈作品,并写出结构计划。

三个作业完成之后应当有一次全体同学参加的研讨,最后由教师答疑、总评。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9-5-23 09:01:07 | 只看该作者
 
谢谢了!期盼下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舞网

本版积分规则

分类信息推荐

更多+

最新北京分类信息

更多+

关注我们:中国舞蹈网

微信号:cndance

APP下载

专心、专注、专业

合作联系

Email:Fy007@126.com      微信/电话:0177-5155-8025

©2003-2020  盐城舞者印象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中国舞蹈网     苏ICP备14061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