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怎样培养和加强编舞的能力?这除了要具有一般的舞蹈和知识外,最重要的就是舞蹈语汇的积累,也就是说,你掌握舞蹈单词——舞蹈动作越多,你就有可能创作和把握丰富的舞蹈语言的基础。那么,如何才能掌握丰富的舞蹈动作呢?我们认为,大致有以下几种掌握和丰富舞蹈动作的途径和方法:
一、学习和继承我国极为丰富的民族舞蹈文化遗产。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造就了我国各民族的古典和民间的舞蹈有着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据《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编辑部在1989年不完全的统计“全国56个民族共有民间舞蹈(包括宗教祭祀舞蹈)17636个(港、澳、台待补),其中汉族舞蹈14291个,少数民族舞蹈3345个。“(《民间舞蹈知多少》,载《舞蹈》杂志1989年第6期。)保存在我国300多个戏曲剧种中,数以万计的古今剧目(参见张庚:《中国戏曲》,载《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中的传统古典舞蹈,虽然至今尚未能统计也有多少种舞蹈、有多少个舞蹈动作,但是其极为丰富多彩是有目共睹的。只要我们下决心深入地、踏实地向我要民族民间传统舞蹈学习,掌握丰富的舞蹈动作并不是很困难的事情。
二、学习、借鉴世界各国民族的舞蹈文化。芭蕾舞和现代舞发展到今天,已经不专属于某一个国家,而成了国际性的舞蹈艺术。它们的丰富、多样的舞蹈语汇对于我们进行舞蹈创作是有莫大的帮助的。而各国的民族民间舞蹈,也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广阔的学习空间。因此,我们应当把握住一切可能得到的学习机会和学习条件,不断地丰富和充实自己。不过,学习和借鉴外国的舞蹈文化,一定要经过吸收和融化的过程,而不要生搬硬套。在编舞中切忌中外舞蹈动作生硬地组合在一起,正如一个人讲话,若在中国话当中,不时出现一些英语单词、俄语单词或法语、日语,那就会显得极不协调一样。所以,若运用外来的一些舞蹈动作,也必须做些民展和变化,使其融合在我们民族民间舞蹈动作的风格和韵律之中。
三、以生活为源,在继承和借鉴的基础上进行新的创造。以上所谈的继承和借鉴,虽然是丰富我们舞蹈动作不可缺少的途径和方法,但是,从舞蹈艺术的发展来说,它们还只是“流”,而不是“源”,所以,更重要的是从生活的源泉中进行新的创造。这也就是说,在舞蹈创作中,主要是根据所反映的生活和所表现的人物的情感、思想的需要去创作新的舞蹈动作。不过,这新的创造,并不是脱离过去传统的白手起家和凭空创造,而是在继承和借鉴的基础上所进行的革、发展和创造。因此,进行新的舞蹈动作的创造是我们舞蹈创作的基本功,也是丰富舞蹈表现手段的最有效的方法。
其次,在编舞中,除了有舞蹈动作的积累外,还必须具有舞蹈构图的能力。因为舞蹈构图是舞蹈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舞蹈编导舞蹈构图的能力直接影响着舞蹈作品水平的高低和艺术表现力的大小,因此丰富和加强舞蹈的构图能力是每一个舞蹈编导提高创作水平必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下面我们对如何丰富和加强舞蹈构图的能力,提供几点方法:
一、向生活学习、向美丽的大自然学习。在我们的生活中,各种物体的存在都呈现也一定的构图和造型方式,有美的构图,也不不美的构图,我们可以从观察和比较中受到一些启发。如各个风景区,山水、树木、花草、建筑等也都有一定的比例和结构;假如我们拿一架照相机去拍照片,选什么镜头,取舍哪些景物,都要根据一定的构图原则,这也就可以锻炼我们的构图能力。因此,一定要做一个有心人,时时刻刻向自己周围的事物吸取艺术的滋养。
二、向各种造型艺术学习:各种造型艺术的构图原理基本上都是共通的,所以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书法等的构图、布局的原则、方法,都对我们有极大的学习、参考价值。
三、向世界和我国著名的经典、优秀的舞蹈、舞剧作品学习。在舞蹈构图上,如有所创新,有所发展,一般也不能离开对前人创作经验的继承和借鉴,所以,对经典和优秀的舞蹈、舞剧的构图学习,对丰富和加强舞蹈构图的能力会有更直接的帮助。
四、向我国民族民间舞蹈丰富多彩的构图学习。流传在我国各地的民间舞蹈中有着非常丰富的舞蹈构图,它们是我国人民千百年来在民间进行舞蹈艺术创造的结晶。它表现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审美情趣、审美理想,是对大自然生活中各种事物和形象的高度概括、集中和美化。它是我们民族舞蹈遗产中宝贵的财富,对它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为8——10名学生编舞
打电话
让8个学生站成斜线,每人做一个寻找的姿势。
1号用双臂做动作,最终双臂触及2号的胯部。
2号用骨盆做动作,表演一会儿后用胯部触及3号的手。
3号舞动双手,发明一串动作后触及4号的膝盖。
5号肘部被触及。
6号头部被触及。
7号背部被触及。
8号重新触及7号。
7号重新触及6号。
6号重新触及5号,以此类推。
每人触及别人后停成一个有趣的姿态。
这种触及传递式的动作将越做越快。
1号重新触及2号
2号重新触及3号,以此类推。
接着再重新做一次,再加快速度。
8号重新触及7号
7号重新触及6号
最终1号重新触及2号之后,离开斜线,奔向空间,造型。
2号触及3号,随后奔向空间,造型。
3号触及4号,随后奔向空间,造型。
在空间组织这8个人,固定们置:
整体移动,比如,每人先绕一圈,然后再扩大绕圈。
圆圈变成方形。扩大方形。
全体走螺旋形的蜗牛队形。
集成一堆,散开,聚拢、再散开。
每个人在走圆圈、走方形或走螺旋形的队形时自己发明合适原动作。最后一个接一个地离开舞台。
开 绷 直 立
开:是指髋关节向人体两侧外开,髋关节的打开,舒展了人体的线条,增加了人体下肢的表现能力,芭蕾中的“开”有一定的难度,必须要从髋关节到膝关节、腕关节、脚趾尖全部打开,切忌容易打开的部位使劲打开,不容易打开的部位不打开,这样容易造成上下扭曲,使肌肉或韧带拉伤。“开”髋关节的开可以舒展人体的线条,肩关节的外开不仅有利于后背的直挺及收紧,而且能增添演员的一种高亢的精神及挺拔的气质。
绷:也是芭蕾的基本要素之一。在基训课中,绷脚是教师经常提醒学员的话题之一。可以这么讲,动力腿只要一动,尤其是离地,必须绷脚。绷脚也有两个重要作用,一是绷脚毫无疑问延长了腿的长度,强化了腿的流线型的优美。二是绷脚训练能使踝关节得到强有力的锻炼,增强了踝关节以下到趾关节的灵敏性。 一般初学者在绷脚练习中,经常会出现绷脚背不绷脚趾或只绷脚趾不绷脚背的现象,这都不符合规范要求,绷脚必须从踝关节开始把力量一直贯入到脚趾,让脚趾去找脚心,实际上脚背脚趾绷得越紧,腿部膝盖也会越收紧。一个演员必须耐得成千上万次的枯燥而又单调的绷脚练习,在绷脚中寻找芭蕾基训的真谛。
直:在基训中是一个整体概念,要求身体挺拔直立,不能塌腰凸臀,不能挺胸叠肚,也包括腿在需要直的时候,必须收紧膝盖。基训中要求人体的直有两个目的,一是从精神气质角度,使人有一种精神倍增的赏心悦目的潇洒和帅气,给人一种朝气蓬勃的青春美的享受,二是从技能技术训练的角度,在任何情况下,上身因舞姿造型的需要而出现前倾后仰左倒右出时,人体的重心必须严格保持垂直,重心的垂直是人体在直立状态下的必需,唯有这样才能使舞蹈从容不迫,一气呵成。人在舞蹈中身体的形态是千变万化的,只有重心在动作中不断地进行调整,由此,可以这样认识,基训中的直立训练是一种技能训练。
立:似乎同“直”差不多,的确如此,但仅仅这么理解是肤浅的。“立”有自己的含义。一是在人体的整体概念上,“立”会给人带来一种升提的感觉,这是一种轻盈、敏捷和精神气质的美,这一点与“直”有相类似处。二是指腰部的立,这一点才是“立”的真髓,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因为腰部是躯体中活动范围最大的部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