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0177-5155-8025
快捷导航
舞蹈学院-舞蹈网 首页 教学 舞蹈人生 查看内容

林怀民《高处眼亮》之“出走与回家”

2011-9-2 13:16| 发布者: 舞色空空| 查看: 8976| 评论: 0
摘要: 本文摘自林怀民随笔集《高处眼亮》之“出走与回家”
林怀民《高处眼亮》 试读

印度!许多人怕去印度,因为脏乱和贫穷,因为火车飞机从不准时。这些,正是让我一再回到印度的理由。生了两回气后,我有了“顿悟”:即使慢上七八小时,火车一定会来。我放心地在火车站读了一本又一本平日没时间读的书。人生可以不必急吧,我终于摆脱时程表!


印度的燥热飞尘、天天在街头上演的生老病死,为我晓示生命的本质。我也去过恒河畔,看到骨灰撒入河中,焚烧一半的残尸逐波而下,下游的印度信徒面不改色地掬起“圣水”,仰头吞下。生死有界,流水无痕。我惊悸而感动。


不知不觉,去了九次印度。印度安顿了我。毛躁起来时,闭眼想起圣牛踱步的火车站月台、流水悠悠的恒河,心就静定一点。我开始觉得云门的工作不是磨难。得失心淡了以后,作品慢慢成熟。


一次次的出走,孤独的背包旅行,让我看到许多山川和脸孔,见识到不同的文化,以及不同文化背后共通的人性。旅行为我打开一扇扇门。回了家,我阅读,追寻曾经碰触过的文化,关心去过的国家,远地的战争仿佛也与我有关。更重要的是:离开台湾,隔了时空的距离,台湾,还有在台湾的自己,变得特别地清明,因而逐渐培养出对付自己的能力。


台湾解严20多年,但是,我们仍然容易陷入岛屿的自闭,陷入消费主义的迷障。我怀念六七十年代年轻人没有特定目的的贫穷旅行。我希望有更多年轻人出走。


2004年,我把“行政院文化奖”的60万奖金捐出来,成立“云门流浪者计划”,承蒙许多朋友,特别是施振荣先生和他的夫人叶紫华女士,以及吴清友先生、严长寿先生热心支持,使这个计划可以持续进行。五年间,四十一位年轻朋友在“流浪者”的奖助下到亚洲各国学习,去奉献,去挑战自己,或者,只是去放空。


台湾受了太多西方影响,对于近邻的亚洲文化缺乏认识,我们希望年轻朋友去纽约、巴黎之前,先到亚洲看看。我们要求“流浪者”单独旅行:一个人走才能增加与当地人互动,确保和自己对话的机会。我们也期待旅行的时间不低于两个月:希望他们可以完成紧张、兴奋、疲累、挫折与重建的几个阶段才回家。


常有人问,对“流浪者”有什么期待。我们祝福他们带着新的视野,以及对自己的新观点,重返台湾的生活。如此而已。


然而,事情的发展让人喜出望外:


第一届的谢旺霖书写铁骑西藏高原的《转山》成为2008年诚品中文书籍排行榜第二名的畅销书;简体版在大陆“火红”。


吴欣泽通过演奏与CD,以西塔琴丰富台北的音乐文化。

刘亮延的“李清照私人剧团”新作不断,令人惊艳。


钟权的纪录片在公视、在大陆播放。


吴耿祯的现代剪纸这两年来,成为台北眼亮的风景。


薛常慧的伊朗之旅,促成台湾与伊朗纪录片的交流。


杨蕙慈去广西学蜡染,回来发愿募款,要为当地瑶族孤儿盖一所小学。


卢铭世持续在台湾推广种树,绿化台湾……



扯蛋

难过

支持

鲜花

超赞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关注我们:中国舞蹈网

微信号:cndance

APP下载

专心、专注、专业

合作联系

Email:Fy007@126.com      微信/电话:0177-5155-8025

©2003-2020  盐城舞者印象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中国舞蹈网     苏ICP备14061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