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在广州的舞会上,当时交谊舞刚刚解禁,只有在50年代学过的中老年人会跳,年轻人基本不会。 摄影/安哥

1984年,北京天安门广场,正在跳舞的人们。当时北京批准了四家舞厅开放,但只允许四种类型的人进入:外国人,留学生,华侨和华侨带来的中国人。因而大部分市民都在外围练舞。 摄影/王文澜

1984年,第一次进舞场的小战士。当时的军队干部战士是不许进入地方舞厅的,作为一种时尚和欢愉的情绪表达,在营区内联欢时,涌动着对交谊舞的追求。 摄影/袁学军

1980年代中期,上海,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经济发展很快,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生活在大城市里的人们开始追求精神生活,久违了的交谊舞、迪斯科在北上广等城市应运而生,不光青年人跳,中老年人也跳,不仅在舞厅跳,并且大模大样地在公园和街头广场跳。 摄影/许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