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末,谭元元捧得舞蹈界知名期刊、美国《舞蹈杂志》评选的第56届年度终身成就奖,她不但是旧金山芭蕾舞团第一个得到终身成就奖的首席舞者,也是第一个获得这一奖项的华人舞蹈家。这座奖杯是对谭元元多年坚持的肯定,让她感觉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她说:“所有的舞者都希望站在台上的那一刻是完美的,我是靠着恒心,一步一个脚印,每天朝着完美的目标靠近一点,虽然我知道完美永远都无法达到,但可能这就是我们中国人说的‘不疯魔不成活’吧。” 在追逐芭蕾梦想的路上,谭元元所经历的并不像履历表上看到的那样一帆风顺。在跳《小美人鱼》时,她的脚趾受伤要靠打封闭上场,而在演《吉赛尔》时,整个胯骨脱臼,医生断言她必须接受手术停演2年。在受伤最严重的时候,身边的人都劝她别跳了,她却不甘心就此放弃。她用中医和瑜伽自医,在2个月后奇迹般地重新回到舞台,也再次体验到了芭蕾带给她的骄傲和幸福感。 通常女性芭蕾舞演员的黄金周期在28至37岁之间,如果碰到好的导师或是作品,生命周期还能再延长一点。“有时我觉得,那道坎是老天给我的馈赠。感谢这一身的伤痛,让我坚持到了今天,如果不是这一次次的挫折,可能我早就退了。”谭元元把那次受伤称为职业生涯的关键转折点,“过了这个坎,我决定要跳到不能跳为止。” 在抵达芭蕾之巅后,谭元元还是无法放慢自己的脚步。她不仅对传统剧目的展现上进行突破,还尝试着将芭蕾与其他艺术形式之间的跨界接触。2010年,她和日本国宝级大师梅若玄祥合作表演了《鹰姬》,让芭蕾与日本能剧联袂。2012年,她携手现代舞大师玛莎·葛兰姆的亚洲弟子、台湾舞者许芳宜和美国纽约城市芭蕾舞团首席演员阿什莉·鲍德在国家大剧院演出《穿越》,将古典芭蕾、现代芭蕾以及现代舞融合。在谭元元的字典里,没有“激流勇退”这个词,越是到了今天这个位置,她越不会止步。谭元元说:“走到今天这个地步,我无法放弃这个舞台,我还有太多的事没做,比如有一部真正属于自己的作品,或者说自己能编一部作品。我现在希望达到的,已经不是一名优秀的芭蕾舞演员,而是一位艺术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