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让荒原春风拂面 王 敏 恰逢新疆本土大型歌舞剧《情暖天山》于国家大剧院公演,笔者看后感慨良多。全剧以母亲阿尼帕·阿力玛洪生病住院,惊闻消息的儿女们从各地陆续赶回捐血救母为引子,却发现除了长子吐尔洪、其他七个儿女血型均不匹配,由此引发亲子吐尔洪与养女对母亲抚养经历的深情回忆,在他们差异性的视角共融中,谱写了一曲关于母爱的赞歌,最终以母亲从昏迷中醒来,一家喜极而泣,阖家团圆剧终。 值得一提的是,该剧的叙述方式令人耳目一新,采用时空交叉的叙事方式,化用了好莱坞经典三幕剧的结构特点,以说唱人艾尔肯的唱词为叙述者的抒情视角,以医生的唱词为叙述者的客观视角,以长子吐尔洪与养女同时获得录取通知书,阿尼帕妈妈苦于家计,挣扎于两人谁去念书的伦理选择为第一次情节转折点,以担忧的阿尼帕妈妈在暴风雨之夜寻找伤心出走的儿子掀起剧情高潮,以养女喻越越回忆幼年满头脓包被阿尼帕妈妈收养为第二次情节转折点,以她出嫁时的婚礼麦西来甫为第二次高潮。 在处理这两次情节高潮时,创作者以精妙的叙述技巧、台词设计、舞美设计、导演调度以及华丽唱腔为我们综合呈现出一幅美轮美奂的舞台视听精品。当艾尔肯唱起“为什么雪莲花在山顶绽放娇艳/是风雪浇灌出坚强的容颜/妈妈带着我们共同走过曲折的岁月/走向了春天”时,舞台出现了前景后景的时空分割,前景处是现实时空中守在病房前,担忧妈妈生病的成年儿女,后景处是亲子与养女的个人视角,分别回忆起各自与母亲的相处经历,令人动容。尤其在处理母亲选择儿子与女儿谁去念书这场戏时,前景处舞台追光里,回忆中,迪里拜尔以圆润的高音完美地演绎了这位痛苦母亲的内心独白:“白云,我该选择谁,天山,我该选择谁”,最终决定让女儿去念书时她又唱道:“我的女儿,你经历了太长的冬季,太多的哭泣,我怎么能把希望的门窗再对你关闭/我的儿子,你是草原的汉子/你是家中的顶梁/这个家需要你/幸运的马车只能有一个乘客”;后景处是现实时空里,七个成年儿女的争相问诘,现实时空与过去时空交织,极具张力与舞台表现力地表现了一位荒原母亲在现实与理想、血统与伦理中艰难调和的精神处境。 这让人不由想起“2009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中对这位母亲的评价:“不是骨肉,但都是她的孩子,她展开羽翼,撑起他们的天空。风霜饥寒,全都挡住,清贫苦累,一肩担当。在她的家里,水浓过了血,善良超越了亲情。泉水最清,母爱最真!” 毫无疑问,《晴暖天山》是一部集思想性、艺术性与观赏性为一体,歌颂母爱无疆的精品力作。它极其难得地涉及到多民族族际交流的真实经历,它通过一个维吾尔族母亲与她的多民族孩子间、多民族孩子个体间的情感交流、细节铺陈实现了戏剧舞台艺术建构中族际交流的纪实表述,它以母爱为桥梁,实现了对跨民族、跨区域、跨宗教、甚而跨血统以追求人间大爱的价值的一种艺术传递。一如全剧主题歌词所唱的那样:“爱让荒原听到春风的呼唤,爱让雪莲屹立不朽的风采,爱让千年冰雪融化开,化成春水万流汇成一条血脉”。一如我们的血液中有多种血液汇流的,我们的民族文化也是多民族基因共同建构的,就此而言,《情暖天山》是赞歌,更是记录;是寓言,更是现实。 (作者为新疆大学影视艺术系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