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鉴赏 苟婵婵代表作 塔吉克族女子独舞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作者/礼仪正在时尚(早年从事舞蹈 演艺 广告拍摄、资深国家庆典中英主持、翻译。熟悉国际礼仪与外交仪节) 这一支舞蹈是中央民族歌舞团的演出剧目,我第一次看见这同名作品,也是在中央民族歌舞团,在『天地祥云』大型歌舞系列中的一支集体舞,苟婵婵还不是领舞。看来同样作品名称,独舞看起来更加聚焦于舞者将新疆舞蹈的特色做个人化的诠释表现。这支独舞在2007春晚特别节目已经有演出过,这次又参加的第四届CCTV电视舞蹈大赛,得高分是预料中的事情,果然这支作品目前排名第二高分。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全曲共长4分51秒,起段音乐为慢版到中版;中段为蛇皮鼓主奏,从2'30"到3'28";后段速度为中版到快版,最后以「缓-->急」做结,相当优美的新疆乐曲,有较大的乐器排场,本身对于观众听觉上的享受,就是一个加分。这情形与「牡丹送暖起嫣红」的交响乐演奏气势一样,舞影未出,光是音乐就叫人期待了。 新疆舞最大的特色就是大量的旋转,平转、立转、掂转、点转等技巧,在这支塔吉克舞蹈《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中都大量的使用上了。 本独舞的表现特色上,服装的特点绝不能不谈。暗紫色的舞衣,加上外紫内红的双层大摆裙,是服装的设计重点。尤其是双层大摆裙,主要是让舞者在舞蹈中蛇皮鼓点结束时,抓起上层的紫色部分,加上灯光的变换,突出一个段落终结的重点。因为新疆舞的服装,原本就倾向于华丽,长裙摆的抓取与舞动,就可以作为舞蹈的一部份,也就是编导妥善运用服饰道具入舞的部分,而非仅仅是肢体的表现。 本舞的大裙摆加上舞者的大量旋转,使得在大部分时间裡,紫色裙面都能大圆地展现出来。但是在现场的观众,通常是无法以由上而下鸟瞰式的镜头,将平转与掂转时的大圆,完美无疑地欣赏。这是现场观看的遗憾。因此编导就必须让舞者以点转翻身所呈现的立圆,来让观众欣赏完整的大裙面。 其实,电视舞蹈大赛时的三机、甚至四机,应该可以透过顶置摄影机的拍摄角度,让现场观众透过LCD或电视牆,藉由导播的换镜,看到现场观众看不到的角度。 此外,这裙摆其实挺大,也挺有重量,舞者最难的地方就是要在旋转中将裙面开展成全圆,而不能有绉折或下垂。许多云南少数民族舞蹈中也有这样的编导方式。 此外,这裙摆其实挺大,也挺有重量,舞者最难的地方就是要在旋转中将裙面开展成全圆,而不能有绉折或下垂。许多云南少数民族舞蹈中也有这样的编导方式,许多舞者都会用左右手抓住裙子的一角落,用来加速并维持裙面的全圆造型。苟婵婵在最后点转翻身也是这样做的。
一出场就是大后腰的翻身转,在柔美的乐音中,展现优异柔软度。之后的快速旋转主要强调舞著的转速和平稳性,以及瞬间变换动作、急停急煞的功力,这几的部分,舞者的确做得完美。在中段蛇皮鼓部分,因为拍击、鼓点节奏有浓厚的新疆味道,所以也正适合做出新疆舞的笑肩、耸肩、头部横移动作,这些元素出现的恰到好处,展现少女轻盈俏皮之美。
蛇皮鼓终了的尾处,苟婵婵将大裙摆的紫色外披部分抓起,露出红色的内衬,同时灯光颜色作了变换,是另外一个特色,可惜这个点没有持续很久,苟婵婵也没有再继续旋转下去,要不然,我觉得在视觉效果上会更加美好。也就是说,在绵延不绝的旋转中,会因为手对裙摆的抓收,慢慢让裙摆的颜色做出不同变化。这是编导中的一招--「渐层原理」,不是服饰本身颜色渐层,而是利用舞者的旋转或移动,在服饰的不同层次上抓取,让观众在视觉上觉得颜色逐渐变换,这不是灯光造成的效果,而是视觉心理学上原理的效果。
音乐最后的铺陈是逐渐地高潮,使得编导使用点转翻身来做呼应,这是很常见的手法。舞者由中速至快速,连续做了十个点转翻身,又稳又美,无懈可击;45度角呈现的立圆,也相当漂亮、完整。
基本上,这支舞蹈音乐美,佔了很大的优胜因素,而「音乐」、「编导」、「舞者本身的能力」都很强,所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不只是纯技巧上的优势而已。也因为这样,我只能在编导上面做一些评点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