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0177-5155-8025
快捷导航

安徽花鼓灯:扇子的拿法

11
回复
28050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复制链接]
主楼
发表于 2008-8-20 16:47: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崔兴亮 于 2012-4-9 09:06 编辑






















参与人数 1舞币 +20 活跃度 +20 收起 理由
輕輕葒嗏 + 20 + 20 谢谢您带来的精彩视频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舞币 +20 活跃度 +20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分享
收藏0 0 0
沙发
发表于 2008-8-20 21:40:5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崔兴亮 于 2012-4-9 09:06 编辑

花鼓灯的普及版,欢迎喜爱花鼓灯的朋友来看看!




















板凳
发表于 2008-8-21 07:19:57 | 只看该作者
 
扇子的拿法还真多耶,又学了一招。谢谢楼主。
地板
发表于 2009-3-3 19:36:12 | 只看该作者
 
又学习了,谢谢楼主。
5
发表于 2009-3-14 08:38:29 | 只看该作者
 
学习就有进步!让我们做得更好!
6
发表于 2009-3-22 21:53:36 | 只看该作者
 
学好拿扇才能跳好花灯
7
发表于 2009-3-23 13:00:22 | 只看该作者
 
花灯,又名"彩灯",是我国传统农业时代的文化产物,兼具生活功能与艺术特色。花灯起源自汉武帝於农历正月十五日於皇宫设坛祭祀当时天神中最尊贵的太一神,由於彻夜举行,必须终夜点灯照明,此为元宵节点灯的开端;在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土后,由於道教神仙术与佛教燃灯礼佛的虔诚互相结合,每到正月十五夜,城乡灯火通明,士族庶民,一律挂灯,形成一个中西合璧的独特习俗。
花灯通常分为吊灯、座灯、壁灯、提灯几大类,它是用竹木、绫绢、明球、玉佩、丝穗、羽毛、贝壳等材料,经彩扎、裱糊、编结、刺绣、雕刻,再配以剪纸、书画、诗词等装饰制作而成的综合工艺品,也是我国传统的民地方戏曲【花灯】。清乾隆中叶,由于昆明商业发达,外省会馆、行业会馆纷纷建立,各地流行的戏曲声腔和戏班也随之而来。为适应地方语言习俗,经历代艺术的加工改造,明清小曲与民歌小调逐步结合,形成了昆明花灯。早期演出是与会火(社火)结合。会火由灯会(灯班)组织举办,于春节、元宵等节日期间活动,演出前要举行"迎灯神"仪式,并由管事向各处投送灯帖。演出队伍由写有"太平花灯"的大灯和写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字样的各形彩灯领队,随后依次是过山号和文武乐队、狮灯龙灯队、武术杂耍队、高跷、旱船、跑驴、秧歌、秧老鼓、霸王鞭及彩装的剧中人物或"鹬蚌相争"、"大头宝宝戏柳翠"等故事人物,沿途表演,向接了灯帖的人家祝贺。此种"贺灯"边走边演,称之为"过街灯"。以后发展为在村镇街道广场演出,被称为"簸箕灯"。节目有本地的花灯小戏《打枣竿》、《金纽丝》、《倒扳桨》等,以及移植的明清小曲《城乡亲家》、《瞎子观灯》、《打渔》、《朱买臣休妻》等剧目。经整理,已挖掘出传统曲调1200多首,大体包括情节简单的舞蹈、歌剧、小故事剧三种形式。随着时代的进步,剧目不断创新。在抗日战争时期组成农民救亡灯剧团,演出《张小二从军》、《新四郎探母》等新题材剧目。如今,新剧目同传统剧目穿插演出,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地方传统戏曲。?间手工艺品。
8
发表于 2009-3-23 13:03:21 | 只看该作者
 
花鼓灯是传播于淮河流域的一种以舞蹈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艺术形式。
9
发表于 2009-3-23 13:03:27 | 只看该作者
 
花鼓灯是传播于淮河流域的一种以舞蹈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艺术形式。
10
发表于 2009-3-23 13:05:59 | 只看该作者
 
学好拿扇才能跳好花灯
小平萍 发表于 2009-3-22 21:53
所以小平萍理解灯花灯并不是花鼓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舞网

本版积分规则

分类信息推荐

更多+

最新北京分类信息

更多+

关注我们:中国舞蹈网

微信号:cndance

APP下载

专心、专注、专业

合作联系

Email:[email protected]      微信/电话:0177-5155-8025

©2003-2020  盐城舞者印象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中国舞蹈网     苏ICP备14061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