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双人舞编导 (一)在舞蹈创作中,肢体的创作是最基本的,也是最普遍的。但舞蹈的思维创作却不多见。关于舞蹈思维创作,我们注重的是观念的创作,而观念又借助于思维活动。那么思维活动就是影响我们思维创作的主要原因。思维是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它反映的是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思维的概括借助于“词”,这个“词”是我们个人心中的概念,而“词”是建立在感性材料上的,感性材料又来源于实践。所以思维是一种加入到实践活动中的特殊活动,是在实践活动的关系中实现的。但思维并不只在实践活动中产生和发展,因为思维是客观实践的本质认识,是人脑反映现实的高级形式,所以思维创造过程本身是由一定的关系中发展出来的,它本身是个自然过程。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我们的大脑对客观材料进行分解和重组,并与我们原有的知识进行结合。在进行分解的过程中,我们的大脑会对客观材料进行过滤分析,也就是对收集来的初级事物信息进行筛选,记住事物的本质。在记住事物的本质的过程中,会根据不同人的爱好进行有方向的选择内容。 既然思维的概括借助于“词”,而这个“词”是我们个人心中的概念,那么我们就要对个人心中的概念进行解放。古往今来,无论什么样的艺术大师都是先从概念上打破,当时的旧观念,从而超越前人,所以在我们的舞蹈创作中,首先要进行思维创造,和观念的改变。
当我们打破了旧的观念以后,再来说明一下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和社会需求的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而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决定社会需求,而社会需求(包括物质和精神)又决定社会存在。社会需求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即生产力发展的需求),而社会需求又是最难控制的。比如:街舞之所以起源于美国黑人,其中有很多原因。第一,美国有强烈的种族歧视,压制了一些黑人的情绪,这是舞蹈动机的根本。为了发泄情绪黑人舞者们“审美”这一要素(这是无意识的),保留了其他要素(社会生活的反映;动态意象);第二,美国是一个经济发达的国家,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做保障,为“社会存在”的产生提供了条件。第三,随着中产阶级的崛起,文化消费方向发生了改变,,成多级化趋势,已不在以上层社会的审美为最终标准。所以有了不同的社会需求。第四,文化思潮的进一步解放,人们的艺术追求已不仅是求真写实、抒发个人情感,而是追求新奇的感觉,使以前的“社会意识”发生改变,为产生不同的“社会需求”做了思想上的准备。所以街舞不是我们的东西,而是社会的产物。我们与他们的生活方式完全不同,我们要学习的是什么呢?其实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种创新的精神,一种自由的精神。 理论是奠定于实践的,同时又来指导实践,但归根到底是属于实践的。在一定的实践基础上,有理论来指导一下,提高一下。 我们不但要掌握历史的发展趋势,还要注意个人修养。人的喜怒哀乐以及各种爱好都决定于人本身,所以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取材就有了定向,而人的定向又决定今后的发展风格,所以修身是基于技术和理论之上的。比如:在舞蹈的时候我们应该意识到,舞蹈是我们跳的,但不是我们完成的。因为观众也在跳舞,他们的视觉,听觉以及心理的变化无不受到我们的影响,而舞者也会受到观众气氛的影响,所以我们要把演出看成一个整体。如果一个舞者没有认清观众和自己的关系,那么就会使舞者与观众之间的交流受阻。 (二)双人舞是由两个人配合完成的,要避免成为“二人舞”,也就是说双人之间一定要存在关系。这种关系可以是很多方面的,比如角色上的,情感上的,调度上的,动作上的等等。 (三)双人舞的技法与训练
1、双人接触造型。A包括单一接触点、多接触点、接触面,以及接触点与接触面的结合。B表现不同情感的接触造型。 2、双人即兴舞。包括双人分离的即兴舞,双人接触的即兴舞,借助空间任何事物的即兴舞,有特定要求的双人即兴舞等等。 3、镜面的双人舞。指两个人的动作完全相反,就象照镜子一样。 4、双人相连的舞蹈。两人之间始终存在某一处或多处的接触,并用舞蹈的形式去表现。基本手段如下: A手手相连B胯胯相连C胸背相连E脚脚相连F手肩相连G头头相连H脚膝相连I头肘相连J手背相连K肘胯相连L头肩相连M胸膝相连N手腕与鼻头相连 5、影子练习。 A倒影法。一人桌平面(即水平方向),一人门平面(即垂直方向),两人的动作如同水中倒影一般。在倒影法的即兴训练时,通常是门平面的人为主动者,水平面的人跟着模仿动作。但是到创作时,就不存在谁主动谁被动了,那时两人合作完成的练习,双人关系是应灵活互换的。
B影仿法。其实就是不完全模仿,变化模仿。在即兴舞时,一人主动完成一个舞蹈动作,另一人用自己身体的某一部分或是全身去变化模仿第一人的全身或是身体某一部分。也叫遥控法。 6、双人相距的技法,即两人之间存在一定距离,在保持这个距离的情况下用舞蹈来表现。常用的相距如下: A面面相距10公分B胸背相距一尺C手鼻相距10公分D头肩相距10公分E腹肘相距10公分F背背相距10公分G膝脚相距10公分. 7、缠绕与脱离,即一人用全身或身体的一部分缠绕另一人的身体一部分或全身,另一人则朝各种不同的方向或不同的空间进行脱离。一般缠绕者主动方,脱离者为被动方。
8、流动线条法。双人从舞台的某角往对角线舞蹈,在过程中要不断变化接触点且动作流畅。 9、复合托举,即在一人不落地的情况下把至少两个托举动作结合起来,以增加托举的难度。 10、空间对比的托举,即一人从地面(一度空间)动作通过一次力的作用,直接到达空中(三度空间),形成托举造型。 11、划圆法。在双人接触的前提下,从立圆、平圆、八字圆中任选两个进行结合,完成一整套动作。动作时要求一气呵成,中间不能有停顿或断点。 12、倒带法,即把已经创作好的舞段倒过来做,以发现更多新奇的可能。 13、磨合透视法。综合以上各种双人舞的技法创作出精彩的舞段,再用倒带法倒回去,当遇到阻碍或是发现新的契机时,就往新的方向发展,寻求连续不断的可能性,挖掘更大的生存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