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0177-5155-8025
快捷导航
舞蹈学院-舞蹈网 首页 教学 舞蹈教学 查看内容

《舞蹈编导》考试大纲

2010-11-11 15:26| 发布者: 青藤| 查看: 15670| 评论: 0
摘要: 课程名称:编导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课程代码:1302050434304 学分:2 总学时:36学时 适用专业:舞蹈学本科 先修课程:基本功训练、民间舞、古典舞、舞蹈欣赏 一、考试目的与任务 编导考试的目的和任务是引导学生 ...

第三部分三人舞编导
(一)舞蹈独特的表现手法:舞蹈是以人体动作为艺术手段,为此,她有相应的一套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段。概括起来即:舞蹈的动作(舞姿、动作组合、步伐),舞蹈的队型(画面、构图),一些哑剧的手法(手势、面部表情等)。
1、舞蹈动作:舞蹈语言的单字、单词就是“舞蹈动作”。这种动作不同于生活动作,要有艺术加工的造型性——即“舞姿”。把经过美化的动作和富有造型性的舞姿按需要表达的内容结合连接起来,就是“动作组合”。连接动作组合的还有“舞蹈步伐”,舞蹈步伐帮助并突出舞蹈语言的轻重缓急。舞蹈动作更重要的是塑造人物形象。技巧动作也是塑造舞蹈中人物性格或表现特定情节的主要“语汇”。

2、队型、画面、构图:舞蹈的队型在创作舞蹈的环节中称为构图。她是表现舞蹈作品内容、处理情绪变化、连接舞蹈动作和步伐的纽带。演员在舞台上的位置或流动所形成的队型、图案,被称之为舞台调度。好的舞台调度就像一幅活动的画面。
3、哑剧手法:哑剧也是一种不用语言而是以人体动作、手势和面部表情表达剧情的手段。作为舞蹈中的手势,当然首先来自生活,但同样要经过美化加工、集中概括,才能在一个短暂的手势或表情中表达一个明确的内容。舞蹈区别于音乐、绘画、雕塑,她是时间和空间的,舞蹈善于表达人们最激烈的感情。
(二)舞蹈是综合性的艺术,她融会了文学、音乐、美术、戏剧等姐妹艺术的因素。
1、舞蹈和文学的关系:在具体创作过程中,无论作品的结构、情节的铺陈、细节的描绘、人物的刻画、环境的设置,还是虚实、比拟、夸张、对比等等艺术手段的应用,都需要从文学作品中汲取营养。

2、舞蹈和音乐的关系:舞蹈音乐不仅给舞蹈以长度和速度,也促使舞蹈语汇简练、精确、集中,同时,舞蹈动作的语言性和情绪的发展、深入等,也是借助音乐的旋律、节奏来体现的。在舞蹈与音乐的有机结合中,才塑造了完整的舞蹈形象。因此,在舞蹈作品中,音乐和舞蹈共同担负着刻画人物形象、表达思想内容的任务。舞蹈不同的节奏可以突出不同的思想情绪。音乐伴奏中的间隙或短暂的停顿,同样是一种音乐节奏的处理。通常突出惊讶或紧张的场面时,成为静场。

3、舞蹈和美术的关系:绘画和雕塑是追求在静止的造型中获得动态的效果。而舞蹈则要求在运动中要有雕塑性的造型。“舞蹈是动的画,活的雕塑”,“舞蹈家是用人体作画”。舞蹈编导要将那些自然形态的东西升华到具有美术性的造型上来。舞蹈的每一个瞬间,尽可能的像绘画和雕塑那样,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4、舞蹈和戏剧的关系:舞蹈与戏剧都是舞台表演艺术,不同的是,戏(歌)剧主要依靠演员的说话或唱歌,而舞蹈则是用演员的形体动作去完成创作角色的任务。

综上所述,舞蹈是需要音乐、节奏、舞台美术、灯光、服装、道具等塑造形象的。
(三)舞蹈作品的五大因素
1、深刻而动听的音乐。舞蹈已经不单单是娱乐,而是思索的艺术。音乐中像《茉莉花》则相对肤浅,而《江河水》、《二泉映月》则相对深刻。舞蹈亦然,我们需要多创作出另人思索,意义深刻的作品。当然,一定的娱乐性又是不能丢弃的。 
 
2、新颖而独特的构思。新颖则要求是别人未想到的,独一无二,独特则是体现编导的独特个性。

3、巧妙而合理的结构。舞蹈结构如下:
(1)呈示部——引子,初步的交代人物或形象以及其所处的环境。
(2)开端——把人物引入到正题上来,或说引入到新的状态,新的矛盾交点上来。
(3)展开部——发展、展开的过程,现象得到比较大的发展。切忌直线发展,应做波浪型,大起大落的发展。
(4)高潮——情绪达到极点,或是矛盾激化,或是形式达到最高点。
(5)结局——人物的归宿。
    目前舞蹈界也有言论说是不要结构,其实任何舞蹈包括任何事物都里逃脱不了结构,只是她不一定是常规结构而已。比如有时舞蹈的高潮和结局就是重叠的。

4、优美而精彩的语言。语言上要追求闪光点,不能美而不精,一个编导要掌握结构能力和语言能力。

5、生动而鲜明的舞蹈形象。舞蹈形象的树立是舞蹈作品成功与否的标志之一。

(四)道具、布景的运用
    道具和布景能帮助涉及“构思”。这是一种能吸引观众注意力的,给他们充当参照物的有功效的物质性装置。它将编导的意图最直接的体现出来,它使构思具体化。道具和布景可能是各种属性的:木质、皮质、金属、织物等等。它们或是实用的或是不实用的,或是大型的或是小型的……运用道具或布景的舞蹈作品的特征,体现在编导所设计的舞者与这些物品的接触形式上。

1、直接的接触:触摸
    根据道具或舞台装置,这些物体的属性、大小、形状、触摸的方法是不同的。为了明显的表现这些不同,建议做一些触摸各种属性的物体的即兴舞蹈,从而创作出合适的姿势与动作,使身体能用有区别的方法来体会不同的物体。人们不难发现,这时舞蹈者的感觉不用他自己习惯的方法表现出来,他的身体对每种物体做出了一些有特别启示性的动作与姿态。

2、空间的接触
    道具或舞台装置放在限定的空间,它是舞蹈的组成部分,它的存在和舞蹈者同样重要。空间的感觉因它的存在而改变。原来空旷的空间因这个固定的出现变成了有占据的空间,但由此会产生一定的效应。在编舞的过程中,空间的结构在同这一物品的联系中,通过这种被构建。因为这种联系的存在,我们谈论舞者与物品之间的接触。这种接触使隔开舞者与物体之间的空间具体化。舞者和被置放的物体成为伙伴,他们同时存在于同一空间,为同一舞蹈服务。
3、通过行为接触
    通过行为接触是指移动或耍弄物品。在这种情况下,物品成了舞者和舞蹈的道具。身体在运用它的时候和它接触。道具成了舞蹈动作的人工延伸。
    根据物体的性质、形式、大小挑选出来的道具已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物品了。舞蹈创作以改变它的用途,达到超越这一物体生活原型为目的。艺术的语言赋予所展现的艺术行为以普遍的价值。
(五)舞蹈的主题、题材、选材
    舞蹈的主题就是创作者要通过一个舞蹈作品表达什么中心思想,这就是作品的主题(或称主题思想)。用具体事物、生活情景去表现这个主题思想,这种具体的材料就是题材。主题是作品的核心、主体;题材是具体描写主题的材料。在舞蹈创作中,可以先确定主题再选择题材。编导在他所处的客观现实生活中,经过深入观察体验,把那些丰富多彩错综复杂的种种生活现象,经过分析、选择、加工,使它们构成文艺作品的最基本因素,就是题材。选材的方式分直接和间接两种:直接就是发生在身边的所见所闻的事物;间接的如历史、神话、寓言、童话、绘画等等。要掌握舞蹈艺术创作的特殊规律,就要用舞蹈形象思维的方式,研究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全部依靠舞蹈的自身表现手段,既用身体动作表达感情,特别要注意题材的动感和丰富的感情。选材时还要注意动作性,即通常所说的“能舞起来的材料”。A抒情性,题材要孕育着深厚的感情动力。 B直观性,必须是能出现在舞台上让观众直接看到或听到的。

(六)三人舞的表演形式:三人舞是舞蹈形式中的一类,作为一类形式纳入编导课程中的单元练习。它是独舞单元练习、双人舞单元练习后的继续,也是舞剧创作的基础。编导考试主要是编导技巧的考试,即让学生广泛的掌握编舞的手段。将三人舞的编排技巧融入编导考试中,首先应从探究三人舞的表演形式入手:1、互为接触的三人舞2、单双并存的三人舞3、互不接触的三人舞每个三人舞节目都是由这三种形式编创而成。可以单独使用,但都有局限。为了编创的需要,编导应更多的综合运用,这样,从三人舞的表演形式上和情感表达上会更丰富多彩。 
 
在进行三人舞编导技法考试之前,必须强调一个原则,任何一种三人舞技法练习,都必须是在同一情境、同一画面、同一情感主题之内的三人舞,俗称“三合一”,绝不应是独舞或双人舞。同时,要用中国舞的审美原则去开掘动作。

(七)三人舞的技法和训练
1、三人接触造型。
A有空间和方向的对比。在个人造型不变的情况下,改变三人的位置关系,会产生完全不同的艺术效果。
B三人之间包含力的接触造型,形成一种三人齐心协力的局面,缺一不可。

2、三人即兴舞,包括三人各自独舞、单双并存、三人磨合三部分。

3、道具即兴舞,包括三人各自的道具舞蹈,以及三个道具三个人的交织舞蹈。

4、接触磨合练习。
A方法:三个人各自选择一个空间,在舞蹈中自然形成三人接触造型。此时,假设将三人分别设定为一个轴心,两个支点(在磨合运动中起主导地位作用的为轴心),在必须互为接触的限制下,以轴心为基础,一个支点为主,一个支点附随进行运动;随着支点运动的交织,进行顺势或逆向的磨合,形成新的造型。然后在磨合中流动起来,强调运动的过程,在运动中通过力量的借助,达到轴心与支点、支点与支点的互为转换,再形成新的造型。“磨合”是指在不规定运动线的前提下,三人在互为接触中可任意的进行空间运动。
B要求:借助中国舞圆、曲、拧、倾的韵律,通过接触磨合,协调三人的运动关系,延长每个人的运动路线,增强舞蹈性;去发现新的接触点,捕捉瞬间新颖的立体构图,合理占有空间。
C三人的磨合过程必须是一个整体。三人可以同步启动,也可以一个个顺势而动,但每个舞动者都必须将自己的运动线延伸到极限,在这个过程中去撞击,去发现,互相引发出最佳的律动线和构图。如果当某人的律动线延伸到极限而不能和谐、流畅的进行运动、无法达到新颖构图的目的时,就可以考虑放弃此律动线,而以另一律动线去运行或由另一人开始启动。总之,“接触磨合”重在磨合,不要急于设计三人造型,也不能突出自我,而应在磨合中去创造有个性的三人舞。

5、延续变换练习。
A方法:三人各自选择一个空间,在舞蹈中自然形成动作间有意向交流的单人和双人分离的空间构图。假设以双人为主,单人作为意向支点,在同一空间、同一情感主题下进行既是独立存在(形式上)又是统一整体(内容上)的三人舞,然后,单人围绕双人舞动的同时,去发现、寻找可以延续双人舞蹈的律动线,顺势在律动中变换支点,即双人中的一人由单人替代,另一人变为单人,由此循环往复。“延续变换”是指延续律动,变换支点。
B要求:从形式上看是单人与双人同步舞蹈,但就内容而言,单人与双人都不允许各自为政,互为游离,而应是一个情感主题下的有机整体。在动作情感、人物关系、动势趋向等方面都要协调配合,但又不是平均分配。在单双之间必须以一方为主,一方辅随。就视觉效果而言,双人比单人在人数上占优势,那么,一般情况下,单人应围绕双人展开动作,寻找延续律动和变换支点的契机。
C总之,延续变换是在三人“接触磨合”的基础上脱离为单人和双人在同一情境、同一画面、同一情感主题下的三人编舞技法。强调在单、双人形式上的分离,舞蹈空间的自由度大了,单双间的动作意向交流、空间画面等也就要求更高了。所以,延续要巧妙,变换要合理流畅。

6、流动穿插练习。
A方法:在每人先有意识的按不同的韵律或不同空间编出8拍动作的基础上,共三个8拍动作,在三人不准备接触的前提条件下,运用各种编排方法(例如卡侬、动作切割、动作排序、同步动作、流动构图)达到流动穿插的目的。
B要求:此练习是在延续变换练习单双分离基础上的再分离,三个人可以独立舞动。三个人的动作空间自由度更大了,但由于是三人舞的技法练习,所以必须强调三个人动作空间、构图的合一。三人的关系可以比喻为音乐中的独立音符[1,3,5]。当它们形成和弦时,一定是和谐的。同时,在编排的过程中,三个8拍的动作不能变换,要注意三个人在流动中时间、空间的运用和占有,以达到最佳的流动穿插效果。 
 
7、道具三人舞。使用道具的舞蹈在各种舞蹈形式里都会出现,之所以出现在三人舞的学习阶段,是因为三人舞的人物关系已不像独舞、双人舞那么单纯了,又不像群舞那么复杂。道具三人舞的编排要强调人与道具的交织,人与人的交织,道具与道具的交织,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三个人、三个道具共六样物件之间的有序但又纠缠的关系。
8、情节舞。芭蕾术语。原意指结构形势相对稳定,并与剧情发展有直接联系的舞蹈。浪漫主义时期,情节舞的基本结构形势是:“出场”、慢板双人舞、男女独舞和全体演员参加的终场群舞。《雷蒙达》《天鹅湖》《睡美人》《舞姬》中的大型双人舞和《爱斯梅拉达》中的舞会场面都是比较典型的情节舞。20世纪以来,情节舞作为与娱乐性舞蹈相对立的概念,泛指一切表达人物心理情绪变化、推动剧情发展的舞蹈。它是通过简单的情节或事件来塑造人物和表现主题。在创作情节舞时,要以故事的矛盾冲突最激点为要点,切忌铺陈,间而言之就是一定要简练。在表现人物形象时要鲜明到位。

扯蛋

难过

支持

鲜花

超赞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关注我们:中国舞蹈网

微信号:cndance

APP下载

专心、专注、专业

合作联系

Email:Fy007@126.com      微信/电话:0177-5155-8025

©2003-2020  盐城舞者印象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中国舞蹈网     苏ICP备14061262号